首页

免费专区我爱美脚

时间:2025-05-26 01:22:27 作者:2025“中柬旅游年”金边开幕 柬埔寨副首相盛赞两国友谊 浏览量:15690

  【东盟专线】2025“中柬旅游年”金边开幕  柬埔寨副首相盛赞两国友谊

  中新社金边5月23日电 (记者 杨强)柬埔寨副首相兼内阁办公厅大臣翁赛维索当地时间23日表示,柬中建交67年来始终保持密切关系,各领域合作蓬勃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的典范。坚信两国铁杆友谊历久弥坚,继续结出累累硕果,就像中国谚语说的那样,“友谊像美酒,越久越醇。”

5月23日,2025“中柬旅游年”开幕式暨“水韵江苏-多彩高棉”专场文艺演出在金边举行。中新社记者 杨强 摄

  2025“中柬旅游年”开幕式暨“水韵江苏-多彩高棉”专场文艺演出当天晚上在金边举行,翁赛维索作为柬埔寨首相洪玛奈特别代表出席并致辞。中国江苏省省长许昆林、柬埔寨旅游部大臣胡哈、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汪文斌以及中柬各界代表出席活动。

  翁塞维索在致辞中表示,柬埔寨政府将旅游业视为绿色黄金产业,在助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并将为柬实现2050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愿景作出积极贡献。他表示,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2025“柬中旅游年”将为两国旅游合作、民心相通注入新动力,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推动柬中命运共同体建设。

  汪文斌表示,“中柬旅游年”的举办将为中国游客赴柬旅游提供更多便利,中国驻柬使馆将同柬方一道,支持两国旅游业界加强合作,推动增加两国直航航班数量,推出更多针对中国游客的激励措施,让中国游客赴柬旅游更加便捷、安全、舒适。

  当晚活动现场,中柬两国艺术家表演了精彩节目,柬埔寨王室成员诺罗敦·珍娜公主亦登台演唱西哈努克太皇谱写的经典歌曲《怀念中国》。柬埔寨旅游部和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对当晚活动进行直播。

  今年4月,中柬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携手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并宣布2025年为“中柬旅游年”。这是继2023年“中柬友好年”、2024年“中柬人文交流年”之后,两国连续第三年举办的国家级主题年活动。(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汇聚15幅宋代绘画真迹 “问羽”展在浙江杭州开幕

从皮洛遗址到三星堆遗址、从会“说话”的石头到“神秘”青铜器的故事,在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未来之夜”网络互动引导活动上,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学家们同台讲述,带领观众发现不同时代文明的更替与传承;四川广元的“翠云廊”是一片自秦代到明清,历经八次大规模种植形成的人工古柏林。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柏有2万多株,平均树龄1050年的超老古柏近8千株,最老的一株古树自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就存在,距今已经2200多年。科普视频作者与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主任从古蜀文明的兴衰、四川的独特地理位置、古柏保护中的生态文明理念与现代科技手段等角度,科普了古树如何跨越千年,仍能苍翠如昔。

非洲疾控中心:猴痘疫情为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乌鲁木齐3月21日电 (戚亚平 郑亮)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选址、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全力建设高效节水设施,持续打造高标准农田,为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赣剧名家高校课堂“耍花枪”走红网络

据中交二航局雨污分流项目负责人李叔奇介绍,金州区雨水污水改造工程覆盖城区所有的小区、学校、医院、工厂及路面、广场等排水系统,工程总量大、作业面小,涉及电力、自来水、通讯、供热等联合作业,是名副其实的“毛细血管”工程。该工程共计36个子项,管线全长120.1km;通过新建和改扩建雨水、污水的管道,并实施雨水、污水管网分离、差异收集,提升全区工业、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处理能力。

老朋友自远方来!一起聊聊中国的发展变化!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参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品种交易的产业客户数同比增加约17%,重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占比已基本与国际一流交易所持平。上期所(含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交量19.78亿手,同比增长8.8%,成交额192.88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占全国商品期货市场的54.4%。其中,境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约两成,合格境外投资者客户数量同比则增长近六成。以“上海价格”定价的国际贸易规模稳步提升,如部分重要钢铁企业在出口不锈钢时参考上期所价格定价;更多石油公司和炼厂参考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签订进口和国产原油贸易合同。上海期货交易所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为保障“属地直通”模式正式启动,喀什海关主动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研究确定“属地直通”模式实施方案,逐项确定集中查验场地信息化改造示意图、区内引导牌、车辆进出路线等,安排专人做好前期测试工作,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动态跟踪车辆运输各环节,实现转关车辆“随到随放”。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